吸收塔導流環均流作用分析
2018-07-17 10:38:51
吸收塔導流環均流作用分析
雷勝楠1,蔣成軍1
(1.浙江德創環??萍脊煞萦邢薰?,浙江省 紹興市 312000;)
摘要:本文設計一種吸收塔導流環,通過應用于吸收塔噴淋層,改善煙氣分布,使進入吸收塔內的煙氣分布均勻,避免偏流,同時能防止煙氣爬壁短路,并可將吸收塔壁上漿液再次引入噴淋區,提高脫硫效率;設計導流環為截面是等邊三角形的圓環,其邊長取100mm~500mm不等,結果表明,覆蓋率約為10%~15%,煙氣在整個噴淋區域內爬壁現象得到改善效果較好。
關鍵詞:吸收塔;導流環;煙氣均布;
0引言
在吸收塔內增加均流構件能有效改善吸收塔內煙氣分布,煙氣和漿液的流場分布影響吸收塔內傳質、傳熱和反應進行的程度。在吸收塔噴淋管層設置煙氣導流環,有利于改善煙氣分布,使進入吸收塔內的煙氣分布均勻,避免偏流,同時能防止煙氣爬壁短路,并可將吸收塔壁上漿液再次引入噴淋區,提高脫硫效率。
郭瑞堂[1] 通過安裝氣液傳質強化構件,對濕法煙氣脫硫噴淋塔內的氣液傳質進行了優化試驗研究及模擬。結果表明,氣液傳質強化構件能夠防止煙氣沿塔壁逃逸,整流氣相流場,強化氣液兩相在吸收區的混合,有利于SO2吸收,通流截面一定時,噴淋區壓降和脫硫效率隨構件與水平面夾角的增大而增大,構件與水平面夾角一定時,噴淋區壓降和脫硫效率隨通流截面的增大而減?。恍炀?/span>[2]在工藝計算基礎上實現了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設計的圖形化、可視化,使設計者能夠在良好的操作界面引導下,完成系統配置、參數輸入、工藝計算、設備選型及經濟分析等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設計周期和決策時間;孟憲禹[3] 模擬研究了除霧器、噴淋漿液、噴淋方向、塔高以及出口方式等對脫硫塔內部流場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除霧器對脫硫塔的流場有較大影響,在模擬過程中不能忽略;漿液的噴淋對煙氣流動有整合作用,且向上噴淋更有利于流場的均勻整合,更有利于除霧器除霧,且改變噴淋方向對流場阻力的影響較小;加高塔體有利于除霧器區域流場的均勻性,有利于除霧器除霧,但不利于脫硫反應區域流場的均勻性;改變脫硫塔出口方式為頂出對脫硫塔流場的影響不大,不能起到均勻流場的作用,反而提高了脫硫塔阻力,不利于脫硫塔運行。
目前,在設計工作中,改善氣體流場的措施主要通過三維模擬,直觀了解整個脫硫系統的氣流分布,并重點分析局部流動的渦流區、高壓區等,針對性的改善煙道結構形式、吸收塔的外形設計、托盤的優化等。改善煙氣流場的同時,應優化系統內部液體分布,通過合理布置噴淋層、優化噴嘴形式等措施,使得煙氣和液體流場相互作用,達到最佳的接觸、吸收和反應效果。對于無均流提效構件塔,增加均流提效構件,有利于改善煙氣分布,使進入吸收塔內的煙氣分布均勻,避免偏流。如在吸收塔內設置煙氣導流環,能防止煙氣爬壁短路,并可將吸收塔壁上漿液再次引入噴淋區,提高脫硫效率。對于已有均流提效構件的吸收塔,可以通過調節均流提效構件開孔率、加裝第二層均流提效構件等達到提效效果。
1物理模型
1.1幾何模型及簡化
本研究對象為吸收塔噴淋層煙氣導流環,模擬吸收塔塔徑為10m,將截面如圖1的導流環結構引入吸收塔噴淋層,導流環為截面是等邊三角形的圓環,其邊長取100mm~500mm不等,研究導流環的覆蓋面積與導流效果的影響規律。該模型的設計優勢是當煙氣從導流環下方流入時,導流板可使煙氣沿導流板流動,防止煙氣沿吸收塔產生爬壁現象,能更好的導入噴淋區,提高煙氣和漿液的有效接觸,另一方面,導流環匯流板能使吸收塔塔壁上漿液再次匯入噴淋區,提高漿液利用率。
圖1吸收塔導流環結構示意圖
1.2數值模擬及邊界條件
整個吸收塔及導流環模型的數值模擬通過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軟件完成,吸收塔模擬邊界條件為:入口煙氣流量330000 Am3/h,溫度130℃。
2結果與分析
本文分別模擬了煙氣導流環邊長為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時,其對吸收塔內煙氣的影響,覆蓋率的計算方法為,導流環水平截面積占塔內徑截面積的百分比,導流環邊長為100mm時,其覆蓋率3.4%,模擬均設置了四層導流環
2.1速度分布
圖2導流環邊長100mm(覆蓋率3.4%)
圖2為導流環邊長100mm時吸收塔內煙氣速度分布,由于導流環水平截面積較小,導流板邊長為100mm,其導流效果不明顯,當煙氣流過吸收塔右側時,煙氣方向改變較小,煙氣爬壁現象雖有改善,但壁面煙氣流速仍然較大。
圖3 導流環邊長200mm(覆蓋率6.8%)
圖3為導流環邊長200mm時吸收塔內速度分布。當增加導流板邊長為200mm,覆蓋率為6.8%,此時由于吸收塔左側導流環結構對煙氣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使得雖然右側導流環改善了爬壁現象,但隨著左側結構影響的加劇,爬壁現象仍不能較好的改善。
圖4 導流環邊長300mm(覆蓋率10.1%)
圖4為導流環邊長300mm時吸收塔內煙氣速度分布。增加導流板邊長為300mm,覆蓋率為10.1%,此時由于導流環尺寸的繼續加大,導流環的導流作用成為主要影響因素。
圖5 導流環邊長400mm(覆蓋率13.4%)
圖5為導流環邊長400mm時吸收塔內煙氣速度分布。增加導流板邊長為400mm,覆蓋率為13.4%,此時導流環的導流作用顯著,壁面煙氣流速較低,煙氣爬壁現象明顯得到改善。
圖6 導流環邊長500mm(覆蓋率16.6%)
圖6為導流環邊長500mm時吸收塔內煙氣速度分布。增加導流板邊長為500mm,覆蓋率為16.6%,此時煙氣在噴淋區域內爬壁現象的改善效果明顯。
2.2流線分布
圖7 導流環邊長100mm(覆蓋率3.4%)
圖7為導流環邊長100mm時吸收塔內煙氣流線分布,由于導流環覆蓋率3.4%,其導流效果不明顯,壁面煙氣流速仍然較大,流線分布明顯,因此導流環邊長較小時,無法起到較好的導流效果。
圖8 導流環邊長200mm(覆蓋率6.8%)
圖8為導流環邊長200mm時吸收塔內流線分布。當導流板覆蓋率為6.8%時,導流板的擾流效果已經較覆蓋率為3.4%時明顯,貼壁面流線速度較低。
圖9為導流環邊長300mm時吸收塔內流線分布。當導流板覆蓋率為10.1%時,導流板的擾流效果明顯,貼壁面流線速度接近為零。
圖9 導流環邊長300mm(覆蓋率10.1%)
圖10 導流環邊長400mm(覆蓋率13.4%)
圖10為導流環邊長400mm時吸收塔內流線分布。當導流板覆蓋率為13.4%時,可見圖中導流環處,貼壁面流線分布較少,說明此時煙氣已較少聚集在此,有效防止煙氣爬壁。
圖11為導流環邊長500mm時吸收塔內流線分布。當導流板覆蓋率為16.6%時,與覆蓋率為13.4%時均能達到設計導流環的目的,但在吸收塔徑不變的前提下,導流環覆蓋率越大,噴淋管噴淋區面積越小,因此在達到改善煙氣分布,避免偏流的目的同時,不易設計覆蓋率較大的導流裝置。
圖11 導流環邊長500mm(覆蓋率16.6%)
3結論
在吸收塔內增加均流構件能有效改善吸收塔內煙氣分布,煙氣和漿液的流場分布影響吸收塔內傳質、傳熱和反應進行的程度。
1)在吸收塔噴淋管層設置煙氣導流環,有利于改善煙氣分布,使進入吸收塔內的煙氣分布均勻,避免偏流,同時能防止煙氣爬壁短路,并可將吸收塔壁上漿液再次引入噴淋區,提高脫硫效率。
2)增加導流環覆蓋率,可加強吸收塔內煙氣的擾動,提高氣體湍流程度,但塔徑不變的前提下,增加導流環覆蓋率的同時,減小了噴淋區面積,因此導流環覆蓋率并非越大越好。
3)綜合考慮,當導流板邊長為300~450mm時,覆蓋率約為10%~15%,煙氣在整個噴淋區域內爬壁現象得到改善,且其結構尺寸較為合理,同時對其他設備設計安裝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 郭瑞堂.石灰石活性和塔內流場對濕法煙氣脫硫效率的影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2] 徐敬.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模擬計算軟件的開發及應用[J].工程科技,2011,S1:396.
[3] 孟憲禹.濕法煙氣脫硫系統噴淋塔流場均勻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