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硝催化劑行業研究報告
2016-06-21 11:51:47
我國環保產業整體起步較晚,市場暫時不太成熟,總體規模相對較小,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政策的推動。環保產業與新能源開發已被普遍認為是重塑經濟發展結構的驅動力量。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環保產業目前已經成為涵蓋環保設備制造、環保產品、環境保護服務等領域的綜合性產業。環保產業的主要細分領域包括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體廢棄物治理、能源綜合利用等。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逐步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擴展,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逐年升高,但與西方國家污染治理高峰期以及中國污染治理的實際需要相比,環保投入還相差甚遠。按照國際經驗,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我國只有不斷加大環保投資,使環保產業達到GDP的3%才能有效地控制污染,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因此我國環保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可觀。
一、上、下游行業概況
1.上游行業概況
上游行業主要是對原材料的供應,其影響本行業的采購成本,但供應市場是充分競爭的,產品供大于求,對本行業發展的影響較小。
SCR脫硝催化劑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貴金屬和金屬氧化物,其中貴金屬主要是以Pt,Pd,Rh和Ag等作催化劑,金屬氧化物有V2O5,Fe2O3,CrOx,MnOx,MgO和NiO等。這些原材料企業形成的集合構成了SCR脫硝催化劑行業的上游行業。目前隨著SCR脫硝催化劑的深入研究,貴金屬催化劑很快被金屬氧化物催化劑所取代。在眾多的金屬氧化物催化劑中研究和應用最多的是V2O5/TiO2,或V2O5-WO3/TiO2,這些催化劑被用于傳統SCR裝置中,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SCR脫硝催化劑原材料成分中,主要包括鈦和釩這兩種成分。鈦是地殼中賦存量較大的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多以氧化物或鈦酸鹽的形式存在,且常與鐵共生。中國是鈦資源儲量豐富的國家之一,儲量約占世界鈦儲量的48%。其中,我國鈦鐵礦儲量約2億噸(以TiO2計),居全球第一位,占中國鈦資源總儲量的98%,金紅石僅占總儲量的2%。中國的鈦資源主要以較低品位的原生礦為主,少量為較高品位的海濱砂礦。其中鈦鐵礦資源中,原生礦占97%,砂礦占3%;金紅石資源中,原生礦和砂礦分別占86%和14%。我國擁有鈦礦床多達140多個,分布在20多個地區,主要產地有四川、河北、陜西、甘肅、廣東、廣西、海南、云南,湖北、山西、河南、海南、福建等地。
我國釩資源極其豐富,是全球釩資源儲量大國。目前全球釩的總產量約7.7萬t/a,世界三大產釩國為南非、中國和俄羅斯。其所產釩量占世界總產量份額分別為45.5%,29.5%和22.7%,其他國家僅占2.3%。豐富的鈦、釩資源為SCR脫硝催化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下游行業概況
煙氣脫硫脫硝行業客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火力發電行業,另一類是非火電行業,包括鋼鐵、水泥、石化、煤化工等行業。由于火電至今仍是我國電力需求的主要形式,從全國范圍內來看,火電廠具備裝機容量大、比重大、分布廣等特點,以區域化分布并且在區域內集中程度很高,一般能達到寡頭壟斷。因此在火電廠煙氣治方面,任務較重、要求較嚴、難度較大。
截至2014年末,但仍有一部分電廠尚未完成脫硝系統改造,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大氣排放標準和控制越來越嚴格,在“大氣十條”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進下,“十三五”環保市場潛力巨大,總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下游行業需求的增加,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行業發展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推動型產業,具有很強的政策驅動特性,環保產業的成長和發展與國家的環境保護方針、法律法規及政策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大首提“美麗中國”概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上,彰顯了執政黨搞好環境保護、徹底消除環境危機的決心和意志。這為環保產業的大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當前我國大氣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為解決大氣污染問題,近年來《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連續發布,大力推動了大氣環保專用設備制造業,尤其是脫硝催化劑行業的發展。
(2)脫硝設備制造業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脫硝機組總容量占比仍較小,《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和脫硝電價全國推廣,加強了水泥、化工、鋼鐵、熱電等行業的氮氧化物治理,帶來了水泥廠、化工廠、鋼鐵廠、電廠、垃圾焚燒廠的廢氣脫硝需求,預計“十三五”期間脫硝系統面臨廣闊的市場需求,帶來脫硝設備的需求高峰。
(3)環保設備制造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關鍵制造設備的自主研發,促進環保設備制造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提高產品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企業的環保成本,從而促進大氣環保設備在各個高污染行業的廣泛應用。
2.不利因素
(1)經濟發展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影響環保投資和環保支出
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超過60%,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的主體地位短期難以撼動,但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政府提出我國應建設沿海核電、特高壓輸電、大型水電,以及大型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項目。這些清潔能源的建設未來將對火力發電產生一定的替代效應,也對脫硝設備制造業產生不利影響。
(2)落實環保新政在制度、機制、管理方面還不完善
環保項目收效更多體現在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需要國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具體落實環保新政的制度機制、管理模式還沒有系統的建立,潛在市場釋放有限,市場缺乏平等競爭規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導致脫硝催化劑行業優秀的技術和服務在應用市場,存在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現象。
(3)自主創新和綜合能力薄弱
總體而言,我國環保產業創新能力不夠強、裝備水平不夠高、自主品牌不夠響。缺乏多元化、多層次、長期穩定的研發資金渠道;產品標準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不高;自主研發能力不強,高新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高端人才儲備相對不足。從近期看,技術將成為制約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盡管各種技術已在我國取得一定應用規模,但并不廣泛,仍有很多高排污行業企業沒有運用這些重點技術。此外,盡管近年來組織實施了脫硫、脫硝等關鍵技術的攻關,為大氣污染控制打下了基礎。但是仍有許多工藝技術在我國并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些剛剛投運或正在施工建設,有待實踐檢驗。我國環保企業在轉化、引進、吸收國外成熟環保技術和設備以及在技術工藝的開發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缺乏解決日益擴大的環境問題的綜合實力。
三、中國脫硝行業市場規模
自從2012年開始,火電行業開始變革,與此同時,面對污染物基數逐年增加,污染物排放標準日益嚴格,電力行業按照國家要求,一直致力于燃煤污染物的全面治理,因此脫硝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在發電站鍋爐領域。
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脫硫脫硝委員會的數據,2014年底,國內各大發電企業脫硝裝置安裝率超過90%。全國發電企業節能環保投入超過600億元,其中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73億元,中國大唐集團投入70億元,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投入55億元。此外,2014年國電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力度繼續加強,脫硝機組比重達到93.7%,按期完成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任務。經中國電力聯合會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底,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約66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容量的80%,比2013年提高了近22個百分點,比美國(2011年)高30個百分點。(見圖)。
環保資金投入方面:2014年,煤電企業積極籌措資金,克服困難,進行了大規模環保設施改造。經中國電力聯合會初步測算,僅2014年脫硫、脫硝、除塵建設和改造費用超過500億元,每年用于煤電環保設施運行的費用超過800億元。
1.火電行業脫硝產業市場規模
2014年投運的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約為2.5億千瓦;截至2014年底,已投入運營的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約6.8億千瓦,占全國現役火電機組容量的74%。由于SCR工藝對氮氧化物有高效的去除效果,適用于高標準排放限值的火電行業,一直以來,該技術相關的工藝和設備建設備受火電行業的重視。國內脫硝技術的發展初期,全部依靠引進國外SCR關鍵技術和設備。近年來,隨著我國煙氣脫硝技術的國產化、產業化,自主創新發展的全面提速,適應于中國燃煤復雜多樣的SCR技術已在全火電行業迅速推廣。據統計,2014年全行業火電SCR脫硝機組容量達3.26億千瓦,約占現役機組容量的96.18%,較上一年增加了1.65億千瓦。已簽訂火電廠煙氣脫硝特許經營合同的機組容量為1970萬千瓦,其中,1397萬千瓦機組已按特許經營模式投入運營。
2.鋼鐵行業脫硝產業市場規模
從2015年1月1日起,《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系列行業新排放標準的緩沖期也將結束,屆時所有鋼鐵企業將執行新建企業污染物排放限值,重點區域的鋼鐵企業執行更加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經火電行業檢驗多年的煙氣脫硫技術,為燒結煙氣脫硫工藝的選擇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發展較為迅速,但煙氣脫硝屬于起步階段。
3.水泥行業脫硝產業市場規模
截至2014年底,水泥行業脫硝裝置安裝超過1350條生產線,占生產線總量的80%。水泥工業也是我國繼火電廠、機動車之后的第三大NOx排放源。我國水泥行業90%的企業能實現脫硫達標,60%的企業能滿足顆粒物達標,而僅10%的企業能滿足脫硝達標。因此未來脫硝市場在水泥行業有很大市場需求。
四、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隨著環保治理標準越來越高,相應的脫硝治理技術需要向高端化方向發展,高溫脫硝、全負荷脫硝、耐高濃度二氧化硫低溫脫硝、低成本脫汞、二噁英的催化轉化屬世界性難題。由于這種特性對新進入的企業形成了技術壁壘,只有具備深厚的技術基礎和工程經驗的企業才能在環保行業以及脫硝催化劑行業立足。
2.資金壁壘
大氣污染治理設備制造行業特別是脫硝催化劑行業屬于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進入該行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專業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或引進,購置大量先進的專業化生產設備、專業檢測設備和分析儀器,建設大面積、高標準生產加工廠房,并需配備大量流動資金用于項目的承接、市場開拓及原料采購等。除此之外,下游客戶往往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對合同款項進行支付,企業需要墊付較大的資金進行生產。
3.人才壁壘
隨著本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下游行業以及國家標準對脫硝技術和工藝要求的不斷提高,脫硝設備生產企業在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售后服務以及管理等各環節均需要相應的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尤其是在技術研發和承攬創新型項目中,能夠理解客戶的需求并提出創新性的工藝解決方案,是招投標競爭的首要條件。因此,人才壁壘成為企業參與競爭的壁壘之一。
4.業績壁壘
由于我國環保政策逐步趨嚴,執法監督力度加大,大氣污染企業為了保證所建污染源排放能夠成功達標并且能穩定運行,在項目招標過程中往往傾向于選擇資質齊全、技術雄厚、項目經驗豐富、口碑好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具有豐富的脫硝設備制造的經驗、技術。因此一家業績突出的制造廠商往往能夠投標成功,對于潛在的新進入者形成壁壘。
(轉載自《北極星節能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