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載相伴德創 精業寄寓未來 ——對話除塵事業部徐偉良
2015-05-12 10:07:39
2015年2月6日,德創環保年度表彰大會隆重召開。當作為重磅獎項——“年度成就獎”揭曉時,一位獲獎人員格外引人矚目,他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經理級人物,而是一位來自車間的生產主管。德創員工們在驚詫之余卻也意料之中,因為眼前這位生產主管他們已經非常熟悉了,他不僅每年亮相于公司的年終表彰會中,更是伴隨德創一路成長壯大的老員工。他就是除塵事業部生產主管——徐偉良。
4月中旬,《德創人》對徐偉良進行了采訪,讓我們走近這位一線車間主管,走進他背后的故事。
《德創人》記者,以下簡稱記:你好,徐偉良。首先感謝你工作這么忙還抽出時間接受我們采訪。你到德創幾年了?
徐偉良,以下簡稱徐:我是2006年12月進德創的,進入當時的設備制造事業部二車間擋板門裝配組。算起來也有9年多了。
記:2006年的德創,應該起步不久吧?
徐:是的。當時德創還只有設備制造這一塊業務,生產車間技術也有些生疏,像我們裝配組組裝一扇門需要用37天,后來我們組裝門時只要7天就行。
記:進步如此神速,大家付出挺多的。
徐:是的,技術上肯定日益精進,配合上也有默契,還有管理肯定更加全面。
記:你自己呢?這中間有進步嗎?
徐:肯定有。像我開始只是做一些組裝工作,隨著對產品的了解,也開始會一些焊接、車床加工之類的技能了。事實上,我們二車間的人,出來幾乎個個是車間全才。
記:你在二車間一直做裝配工作嗎?
徐:開始是在裝配組做,后來我又分管了球磨機、皮帶機幾個小組。
記:那你應該也學到了很多產品知識。
徐:是的。開始也不適應,但人是有彈性的,一旦入門,就融匯貫通,從中能學到很多。
記:那時你也是一個小小的管理干部了。
徐(笑):只是一個小班組長。不過我那時的性格比較內向,管理上開始也不全是得心應手。
記:你那時性格怎么樣?
徐:話不是很多,遇到技術上的困難比較愛自己琢磨,當然有時也會與人討論,但更偏向于自己獨立思考。而且我那時總覺得,什么都要靠自己解決才放心。
記:有點年輕人的傲氣。
徐(笑):對!
記:很多人說這樣內向的性格可能不適合管理,你自己是怎么看的?當時你管理的小組一共多少人?
徐:一共15人。但其實車間里的管理不需要你夸夸其談,你技術過硬,以技服人也是一種特有的管理方法。
記:譬如說呢?
徐:像當時我們裝配組,并不僅僅是只做裝配,有時也需要做一些邊緣焊接。有些工人焊接時做得很馬虎,有時做到一半就草草停下去做別的事了,我也不訓斥他,而是拿起工具繼續焊接,幫他干活。等焊接結束,一看那痕跡,兩個人的技術水準內行人一看就知道,久而久之,那些工人也不好意思再馬虎行事,有時還不服氣,和我探討交流焊接的方法。慢慢地,大家的技藝都提高了,做出的產品質量也過硬。我記得當時還有流動紅旗,就是表彰這個組工作質量過硬,幾乎每次都是我們組所得,別的小組很羨慕,后來也被我們帶動起來了,大家的工作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善。
記:恩,這也是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一種管理方式。可是今天和你聊,沒覺得你內向,還是說你后來性格有改變?
徐:是的。2012年,公司增設了催化劑事業部,當時我也被抽過去負責生產管理。
記:當時的催化劑事業部也是剛剛起步,你應該面臨很多以前沒接觸過的工作。
徐:當時車間還處于土建階段,很多設備都沒有到位,所以我們當時聚在一起除了討論生產設備布局,還要面臨設備調試、技術交流等。
記:以你當時的性格,其實面對這些事,還是需要一些突破的。
徐:是的。因為我面臨的不再是一個小組的生產管理,更多的是要與注重團隊合作與交流。這時僅靠一個人思考肯定不行,集體合作,共同努力才更有成果。考慮到這點,我當時就開始學著主動與人交流,慢慢也就成習慣了。
記:除了性格上的突破,你當時肯定還有另外收獲。
徐:當時一起為催化劑事業部作前期準備的還有卜亞軍和其他一些同事,大家一起面臨困難,解決問題,經常會加班到晚上十點。董事長也跟我們一起下車間,討論問題。那時臨近過年,卜亞軍他們為了加緊工期和調試設備,連老家都沒回。我很受那種團隊工作激情感染,所以幾乎沒有感覺到辛苦,只覺得充實。
記:所以你怎么看當時那段忙碌而充實的經歷?
徐:我覺得對我提升挺大的。你不能因為工作苦、一時無頭緒就怨聲載道,其實有怨就容易心累,心累反而干不了活,還不如不抱怨,靜下心來認真做事,事情反而容易解決。
記:那催化劑事業部車間組建完成后,還有遇到什么困難嗎?
徐:車間組建后就是試生產,總體而言是順利平穩的,但肯定也有點小問題。像當時我們車間生產中,要對平板催化劑進行流水線切割,切割的鋼絲容易斷裂,進而也影響平板催化劑的美觀。我當時琢磨了好久,發現如果在鋼絲兩端加上兩個圓管,使鋼絲切割時能有一定的彈性空間,那么斷裂的機率會小很多,而且平板催化劑的外觀也實現了意想中的效果。
記:問題解決后,感覺怎么樣?
徐:當然是開心,一方面是問題解決了,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記:你現在又被調到除塵事業部,又是做前期的工作。似乎公司每次有新的項目組建,你都是打頭陣的那批。你覺得為什么公司經常會選你打頭陣呢?
徐:這次被調到除塵事業部,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我有過催化劑事業部前期打頭陣的經歷,人也相對來說踏實一點。呵呵。
記:打頭陣應該很辛苦,你心里有過抱怨嗎?
徐:還好,我這人沒啥優點,就心態平和。除塵事業部確實是新的開始,但是也是一個能學到更多東西的機會。
記:你似乎很注重在職場中的學習。
徐:肯定。活到老,學到老嘛。一個人如果不學習,根本無法面對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而且能學到東西本身就是一件開心的事。
記:能這樣想其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你在德創也有九年了,現代人為了求得更高發展,離職是很平常事,那是什么促使你在德創這么多年?
徐:其實2012年時,也有朋友勸我創業,我猶豫過,但沒去。現在他們都創業成功,身價不凡。
記:那你后悔嗎?
徐:不后悔。再說德創對我也不錯。
記:你幾乎每年都被評為先進,可見德創對你是非常器重的。尤其是去年,你還獲得了公司的嘉獎,獎了一輛別克車,那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肯定。
徐:是的。創業有創業的成就,但呆在公司也有呆在公司的滿足。我這些年在德創感覺還是很有收獲的,不僅是物質上,還有工作能力、眼界開闊和知識提升,德創對員工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平臺。
記:和你一路聊下來,確實感覺你心態很平和。
徐:畢竟自己年齡也不小了,這是自然的。像我們現在除塵事業部,在擺放陰極線時,陰極線很軟,稍一不慎就容易歪,很多人都撥不好,甚至越撥越歪。我過去觀察一會,三下兩下就撥好了。旁人以為我有什么秘決,其實能有什么秘決,不過是心靜。
記:你在德創九年,你怎么看德創這個公司?
徐:首先公司的產業肯定是很好的,目前國家和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漸加強,正是環保行業的春天。而德創這些年壯大發展還是很快的,也開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這些只有在德創很多年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
記:恩,是的。德創的司訓你最喜歡哪一句?
徐:求精創新。這幾乎是我的座右銘和目標了。像我們做生產或技術的,求精是必須的,這樣才能保證質量。創新,也是一個人工作有更大進步的基本要求。事實上,德創這個公司也是一樣。做好求精創新,才能更好地發展,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